20 August, 2007

中國人與德國人的差異 Differences of German & Chinese

  • 劉揚 (Yang Liu)
  • 1976年出生於北京,13歲隨家人遷居德國。17歲時進入德國柏林藝術大學設計系就讀,師從於霍爾格.馬諦斯,獲碩士及大師班學位。畢業後曾先後在倫敦、柏林、紐約工作及生活。2004年在柏林開始自己的設計工作室。曾任教於荷蘭設計中心、中國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系、英國格拉斯歌美術學院,並在國際設計研討會及博覽會講座。劉揚的作品曾多次在國際設計大賽中獲重要獎項,作品被國際多家博物館展覽並收藏。
    作品《中國人與德國人的差異》於2007年5月至6月間在德國外交部展出

  • Yang Liu
  • is born in 1976 in Beijing, China. Since 1990 lives in Germany. She studied at UWE at Bristol, UK and gradueted with Master degree for Design in 2000 at the University of Arts Berlin, with Prof. Holger Matthies, since 1999 she has worked with Derek Birdsall in London, 2000 -2002 with Thomas Manss London and Berlin, 2003 - 2004 Chermayeff & Geismar New York, since 2004 she has established Yang Liu Design in Berlin.
    《 Differences of German & Chinese 》Exhibition in Germ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y - June 07

  • YANG LIU DESIGN


  • Blue - German / Red - Chinese

    meinung / 意見 opinion



    lebensstill / 生活方式 life


    pünktlichkeit / 準時 on time


    kontakte / 人際關係 contacts


    ärger / 對待憤怒 anger


    warteschlange / 排隊 queue


    ich / 自我 I


    sonntags auf der straße / 週日的街景 sundays on the roads


    party / 聚會 party


    im restaurant / 在餐廳 in restaurant


    beim bauchschmerzen / 胃疼時的飲品 with belly-hurt


    reisen / 旅遊 travel


    schönheitsideal / 美麗的標準 ideal of beauty


    umgang mit problemen / 處理問題 handling problems


    drei mahlzeiten / 三餐 three meals


    transport / 交通工具 transport


    senioren im alltag /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seniors in the everyday life


    duschzeiten / 淋浴的時間 showering time


    laune und wetter / 心情與天氣 mood and weather


    chef / 領導 boss


    das kind / 孩子 the child


    in trend / 時尚 in the trend


    neuheiten / 對待新事物 novelties


    vorstellung vom anderen / 想像中的對方 conception of the other one

    09 August, 2007

    春 −> 夏 −> 秋 −> 冬 / 四季 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應該是陳珊妮的第一章專輯《四季》,裡面有一首同名歌曲,歌詞是這樣寫的

    秋天搖著尾巴
    說他愛著夏天
    但已經是過去的事
    冬天又來了

    要秋天多給一點時間
    還偷偷想著春天
    春花秋月最寂寞
    冬雨不討人喜歡

    你像夏天只愛自己
    我卻等你一個四季


    用春夏秋冬時序的變化描繪關係,幽默的讓人對糾結的情感稍稍釋懷。


    8/8 想像

    我老覺得這幾天家裡有鬼。
    希望是爺爺。
    他或許知道這幾天我一個人在家,所以回來和我作伴。
    就像小時候那樣。

    06 August, 2007

    note about photography

    * self-portrait
    * life status
    * friends
    * environment
    * colleagues

    05 August, 2007

    朋友 AAN

    翻閱 World Press Photo 2007 的時候看見AAN投了件。AAN 在那數個短短的夜裡,沒說太多話,只有不離身的相機。靦腆笑容裡有不著痕跡的哀傷,年輕男子的身體散漫著一股慾望氣息。散落在島上的朋友。

    AAN 有一些不同於他的朋友的氣質。他混亂、哀傷、孤獨、勇敢、執著、他在思考。

    30 July, 2007

    【轉載】台灣之光不是只有一個

    中國時報 2007.07.22 
    郭力昕 / 作者為文化評論者,「媒體改造學社」成員

      王建民又吞下一敗投,讓連勝的紀錄中斷,讓「台灣球迷心碎」。媒體連篇累牘的報導、分析、製造情緒。勝也專刊、敗也全版,儼然整個島嶼除了王建民的勝負成敗,再無任何其他可以感到集體榮辱的事。報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塔,即將超過「台北一○一」的高度;這麼一來,王建民身上所維繫著的讓台灣人感到「存在」的意義,似乎更致命地重要了。

      「台北一○一」被人譏為台灣的「矮子樂」,我認為「王建民高燒」也是。我當然知道台灣長年被排擠在國際社會之外的苦悶,和它因此協助製造出來的集體自卑、自憐、自戀等等各類扭曲心理。我也知道,王建民、美國職棒、以及各種職業運動節目,可以是很好看,熱鬧與門道俱備,不是一句「王建民高燒」可以道盡。但我仍想冒犯地問,一個(或數個)在美國職棒界打球的台灣球員,需要如此地佔據我們的全民生活內容、成為台灣驕傲的最大來源嗎?

      美國人也幾乎全民看球賽(無論現場看球或電視轉播),而他們沒有台灣式的自卑問題,看職棒、職籃,若有任何心理作用,也只是確認「美國即世界」的霸權感(例如,美國職棒決賽叫做world series)。當然,美國人的賽球與看球,有著更寫實的社會與經濟意義:職業球賽牽動著巨大的經濟利益,電視轉播費、球隊與明星球員的周邊商品、廣告收入、以及賭盤等等,皆是天文數字的商業活動,球員也都是可交換、轉賣的商品;此外,美國人民普遍難以改造由財團操控的兩黨政治,和極保守的政治環境。在令人沮喪、難以脫逃的政治環境與消費社會裡,美國的中產階級只能淪於看球解悶,把自己嵌在工作、慢跑、看球、購物、割草的生活循環裡,消磨生命。

      反觀台灣。我們國家確實既小、又被阻擋於國際之外,且國內現階段的政治發展也一團混亂、原地踏步。但是否我們就只能步美國的後塵,抓個啤酒在電視前,想像台灣屬於洋基隊或洋基屬於台灣,跟著球賽一起哭笑嘶吼以忘卻政治亂局?或者,我們是否只能像一些非洲或拉丁美洲的政經弱勢國家,要靠幾年一次世足賽或奧運項目的晉級與獎牌,以暫時的彰顯其國際能見度,並藉以凝聚民族愛國情緒、忘卻國內嚴重社會 / 政治問題?

      台灣的社會、經濟、人民平均素質、與政治發展條件,跟這些國家都不太一樣。我們的國際處境固然極為困難,但是國內的許多基礎條件與進步空間,其實仍充滿可能性。蘊藏在台灣社會各領域的一些累積與成績,是相當可敬的,值得讓做為一個台灣人感到自豪,只是那些成績也許從來不在商業主流媒體的視線裡罷了。

      舉一個最近的例子。「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在上個月出版了一份由擔任家庭幫傭的外勞,利用假日學習創作的移工攝影集《凝視驛鄉:Voyage 15840》;這是一本由長期關注外勞權益的TIWA,為移工們舉辦攝影工作坊,而後編輯出來的極其動人的圖文作品。移工們以素樸的技術和敏銳的視角,用相機再現自己的工作處境、心情、和對台灣社會的觀察。在一個機會裡,我代TIWA寄贈了一本攝影集給當代英國著名左翼藝術評論家約翰.伯杰(John Berger),因為伯杰在幾本著作中曾著墨於攝影議題的書寫,且他在幾部作品中持續關切歐洲地區移工的議題。以下是伯杰收到書後,來信的部分內容:

      「我要謝謝你送我這本極為特殊的移工攝影集!我從未看過任何類似的製作。這是一個具有開拓意義的成績!如果可以,請再寄給我幾份,我要送給一些歐洲的出版商;每一個國家都可以追隨你們(台灣)的這個典範。…我向所有參與製作此書的人致敬;長久以來,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如此地感動我,讓我驚喜。」

      我將信件轉給TIWA的朋友,並告訴她們,在這種時刻,我做為一個台灣人,感到真正的驕傲,與內在的自信。雖然台灣的外勞制度與許多對待外勞的不堪事實,令我羞恥,但同時也因為台灣社會裡,有像TIWA這樣的一群人,與一些類似的組織,把台灣變得令人尊重。如果我們能將台灣可敬的另類經驗與內在自信逐漸建立起來,也許我們可以更加自在地欣賞王建民、並替他驕傲,但不再需要依賴王建民或「台北一○一」替我們進行集體自慰。

    16 July, 2007

    紀錄片「南管女子」Woman of the Southern Wind



    人生圓缺 就在彈唱舞動間 煙‧消‧雲‧散 
    紀錄片「南管女子」Woman of the Southern Wind
    陳玫君(Mei-Juin Chen) 作品

    2007 巡迴映演
    * 自由入場
    7/15 (日)19:30 鹿港龍山寺
    7/20 (五)19:30 台北誠品信義店
    7/22 (日)15:00 台中誠品豐原店
    8/04 (六)14:30 台南誠品店
    12/08(六)15:00 高雄誠品夢時代店

    影片簡介 Synopsis

    紀錄片以台灣「漢唐樂府」優美的南管樂舞為骨幹,並由南管名家陳美娥女士娓娓道來她坎坷的成長歷程,從她眼中側窺台灣民間四十年來的變遷。

    陳美娥女士出身流浪藝人,她以宗教家般的熱情,在有「大哥」背景的哥哥全力協助下,遍訪各地名師紮實南管古樂基礎,創新南管樂舞。近幾年她帶領典雅的復古陣容屢赴國外巡迴,艷驚各方,因而對台灣留下深刻的印象。2006年10月,陳女士帶領「漢唐樂府」赴法首演新樂舞「洛神賦」。陳玫君導演從該戲籌備之初開始,紀錄陳女士三年間的內心與外在世界。

    本片為中英語發音的獨立製作,為求細膩,導演及製作團隊風塵僕僕地在台灣南北與中國數個城市拍攝,並走訪的泉州縣絲傀儡與晉江的野台梨園戲,全片視覺風格強烈,將於鹿港龍山寺舉行世界首映,之後將在歐美公共電視台播出。

    陳玫君 Mei-Juin Chen│導演簡介 Director

    生在台北的陳玫君畢業於北一女中及台大圖書館系,後在洛杉磯南加州大學獲得電影及人類學碩士學位。擔任紀錄片製片與導演十餘年,作品曾在各世界主要影展及電視台放映,包括洛杉磯時報,好萊烏每日綜藝報等均給予嘉評,認為其作品「精緻而充滿人文及社會關懷。」並獲紐約林肯中心、紐約文化局頒發「最傑出亞洲藝人獎」。陳玫君曾擔任過洛杉磯現代藝術展評委,美國電影協會(AFI)影展之選片委員及美國公共電視台之獨立製片甄選委員。旅居好萊烏的她,也曾為哥倫比亞製片廠擔任電視紀錄片之製片。

    陳玫君暨柏林影展首映之「梅蘭芳的世界」與播映於世界八十餘國公共電視台之「少林尤里西斯」後,2007年完成的「南管女子」,是她花費三年時間的最新動人之作。

    09 July, 2007

    小隱私廚之夜



    睡前的一段文字

    " 那不是房子,不是由玻璃、鋼筋和水泥組成的辦公大樓,摩天大樓或大教堂。我只看到洞,巨大無比的洞與建築物的輪廓,如果上帝成為一位墓地建築師,他將把辦公室蓋得像這個墓葬群一樣。我所看到的洞的輪廓如同層層相疊、敞開的墳墓,人們早上用臉、手、腳和衣服把洞吸進來,晚上再吐出去。"

    " 辦公室結局是,我看到活生生的死人,非常緩慢、僵硬且出其不意地動著,有若那些老讓我覺得是我自己人生紀錄片的借屍還魂片。死亡從洞的各個方向和我打照面,員工只有晚上才被遣散,第二天他們被允許繼續死亡。“


    摘自《最美的時刻》
    By 明夏.柯內留斯 ( Michael Cornelius )

    02 July, 2007

    「數位時代下的產業發展及新聞傳播教育」學術研討會

    研討會主題:數位時代下的產業發展及新聞傳播教育

    在傳播資訊科技發展至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數位時代來臨所意指的不再是單純的電子訊號由類比轉化至數位資訊儲存的過程。數位化讓各種不同型式的資料得以聚合(converge)。藩籬不再,界線消失,數位時代的重要性在於資料大規模數位化後,訊息被超速交換的過程中所呈現出的社會文化現象及影響。例如,知識體系、個體存在、社群關係、民主過程、組織型態、經驗意義,美學認知,全球/本土的意識形成,都在數位時代下重新定義與改變。而傳播產業與新聞傳播教育,應如何在時代轉變的浪潮裡,重新思考其原則與定位?在知識系統與社會文化變遷的撞擊互動中,為既定的理想新生其方法與途徑?在「聚合」的態勢裡,辨視出其可運用的潛力與需避免的暗流?

    「數位時代下的產業發展及新聞傳播教育」研討會,希望邀集所有對此領域有興趣的學者、業者、研究者、教育者、與運動者,在「傳播組織變革」、「傳播內容創新」、「人才養成」、「公民媒體教育」、及「其他相關議題」等五項子題中,一起在會議裡思考激盪數位時代為新聞傳播所帶來的契機與挑戰。

    會議子題細分為:

    (一)數位時代下的傳播組織變革:
    數位科技對傳統媒體產業的影響、數位科技與另類媒體、數位環境下的傳播法規與政策、數位時代的產學合作、或其他相關議題。
      
    (二)數位時代下的傳播內容創新:
    數位資料庫、視覺設計、數位學習、新媒體與數位美學、或其他相關議題。

    (三)數位時代下的傳播人才養成:
    數位時代的新聞及傳播教育、廣告與公關教育、多媒體教學、遠距教學、跨學門發展、課程改革、國際化與全球化、教育與專業評鑑、或其他相關議題。

    (四)數位時代下的公民媒體教育:
    數位環境中的媒體識讀、媒體與社區、公民社會、性別教育、媒體與族群、媒體與國民健康推廣、或其他相關議題。

    (五)其他與數位時代下產業發展及新聞傳播教育相關的議題


    主辦單位: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所

    時間:第一天:2007年7月9日(星期一)
       第二天:2007年7月10日(星期二)

    地點:中國文化大學校本部曉峰記念館二樓國際會議廳

    聯絡人:
    陳慧蓉 助理教授
    電話:02-28610511#37132
    E-mail: chr2@faculty.pccu.edu.tw

    陳慶懋 助教
    電話:02-28610511#37106
    E-mail: cqm4@faculty.pccu.edu.tw

  • 議程下載
  • 18 June, 2007

    2007台北電影節—台北主題獎「後院」




  • 台北主題獎「後院」


  • 創作者 / 毛致新 MON Jr-shin

    劇情簡介/

    一個快遞員送快遞到荒廢無人居住的空屋,因為怕麻煩所以他自己簽收了包裹並把他帶回家裡,卻因此而開始了惡夢連連的生活。

    An express postman sent a package to a desert and abandon house. To save trouble, he signed the receipt himself and brought the package home. After that day, he got nightmare everynight.


    * 喜歡此片的朋友們,看完之後請投他一票喔,感謝大家 ^.^

    「台北主題獎」觀眾最愛影片票選活動

    投票資格:限I、m VLOG台灣地區會員參加。

    投票辦法:

    1.非vlog會員請先加入為會員。

    2.在您支持的創作影片右上方"影片分數"區塊,以一~五顆星為依據做評分。

    每個帳號每部片僅限投票一次。

    「遺珠之憾」、「平面觀摩類」不在票選名單之列。

    投票即有機會抽中精美贈品,總名額10名。

    得獎郵件通知並公佈於活動網頁上,請於6/23-7/08影展期間親至中山堂服務台領獎。

    ※ 登入會員時請務必留下真實姓名、年齡及連絡方式以利資格審查及後續得獎聯絡,如無法聯繫確認則形同放棄資格。

    ※ 除以電子郵件方式外,不再另外通知,請務必確認您的登入帳號為有效、可收件之電郵帳號!

    Summer Time, Arezzo, Italy by Ljuba & Michar







    14 June, 2007

    Dear,

    你看著你自己
    就會明白
    一切行為




    有什麼關係呢?
    讓沈默繼續

    12 June, 2007

    World Press Photo 2007


    Photo of the Year 2006
  • Spencer Platt
  • , USA, Getty Images

    2007世界新聞攝影展 ( World Press Photo 2007 ) 於6/02 – 6/24 在敦南誠品B2藝文空間展出。

  • World Press Photo
  • 是由荷蘭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所主辦的全球性比賽,2007 年一共有來自 124 個國家 4,460 位攝影記者投稿 78,083 張照片,參加十個分項的角逐。每年四月份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過頒獎典禮及展覽後,得獎作品隨即展開世界巡迴展覽至隔年三月份。

    展場:誠品書店敦南店
    時間:2007/6/2日- 6/24日
    週二至週日11:00AM - 10:00PM
    主辦單位:膳魔師集團、有容教育基金會
    新聞聯絡人或團體導覽:葉姿吟 sarinay@yahoo.com

    World Press Photo 2007, Taipei Taiwan

    03 June 2007- 24 June 2007
    Visiting Hours:
    Daily 11:00–22:00
    Closed on Monday
    Address:
    Eslite B2 Gallery
    245 Tun Hua South Road, Section 1, Taipei, Taiwan
    Directions:
    The Eslite Gallery is situated near the Tun Hua metrostation

    31 May, 2007

    她說

    你太獨立,
    獨立到只剩你自己一個人面對這個世界。
    但事實上,
    還有很多人在你身邊。

    22 May, 2007

    I Love You Guys

    這兩個星期以來,我的靈魂不知道跑去哪裡玩,一個空殼子跑來跑去,所有事情都沒有辦法聚焦......

    手邊雜誌的星座分析對金牛座的形容是「丟下拋錨,不治之車」
    這是什麼意思?看不太懂的字句,似乎意義深遠

    星座解釋是這樣說的,

    " 有些事情不必懂,只要接受就好,因為就算搞懂,還是要接受。
    雖然不甘願,但接受之後,你會發現懂不懂其實已經所謂了,因為更大條的馬路出現在眼前,那些你本來想搞懂的事像拋錨不治之車,只會牽絆你的前進。"

    看完這一段話,腦中的直接想法是," 我應該繼續放任每天每天都可能出現的奇怪狀況繼續下去,然後我的生活就會突然開始井然有序起來了? "

    是這樣的嗎?

    某天把公司櫃子的鑰匙放在家裡,所以我得來來回回兩邊跑;
    走樓梯的時候整個重心不穩向後仰,還好後面那位毛茸茸大哥把我接住;
    下公車裙子被踩破;
    想去買洋裝安慰自己,發現我身上沒有錢;
    要去信義區結果捷運坐往淡水;
    要回家,想到要下車的時候已經到了新店總站;
    我很喜歡的傘被偷了;
    新買的傘忘記帶走留在店家;
    迷迷糊糊在電話中同樣問題問了三次,然後假裝自己懂了,因為對方生氣了;
    英文字彙一直拼錯;

    星座分析說得不治之車可能就是我自己,我的靈魂出走了......它拋下了我 ......

    愛情分析,
    " 愛情漸漸成形,已經從陰晴不定的晚春走向朗朗的初夏,一時之間,做什麼都好,看什麼都順眼,精神爽。"

    財富分析,
    " 提防五鬼搬運,最近檢視、整理你的財務確有必要,別再假手於人,親自翻一翻帳冊,努力看懂它吧。"

    另一篇星座分析這樣說,

    " 付出不要間斷,秉持踏實態度自然會有回收。不過切忌累積過多負面情緒,因為暫時的吃虧或是不受重視而變的猶豫或是怨天尤人。月中以後貴人出現,部份問題將能化解。"

    愛情運,

    " 單身的你,渴望對方成為你心目中的真命天子,不過有時候愛情的醞釀需要時間,你得等待適當時機,一味的強求只會嚇跑對方。如果你的矜持沒有換來對方的主動,那就應該轉移目標了。
    已經有伴的你,彼此對關係的看法和認同不一樣,對方的花心,自己的不確定和焦慮都會導致問題加深。逃避問題不是辦法,誠實面對,必要時得做出決定。"

    兩篇的愛情分析相差甚遠,可見金牛寶寶的確在五月份會生活錯亂。

    只是,我的頻率有點太高了點。

    ps. 星座分析說,今天是我的最佳表白日,
    ok! I love you guys!!

    13 May, 2007

    New Album - Traditional Market in Benda Aceh



    No matter how sad and hopeless situations you face, as long as living with positive spirit then you get another beautiful day with hope and sunshine. That's what I learned from these people losing everything after Tsunami which happened in 2004, Benda Aceh, Indonesia.


  • Kath's Tabblo-Traditional Market in Benda Aceh
  • 27 April, 2007

    法蘭西選情之夜,邀請您同步感受法國選情


    photo / big5.xinhuanet.com/.../ 23/content_6012745.htm

    法國總統選舉已進入最後倒數階段!!

    是法國甘乃迪的
  • 沙克吉(Sarkozy)
  • 或是政壇奧黛莉赫本的
  • 賀雅爾(Royal)
  • 成為下一任法國總統呢?

    活動期間將播放5月2日法國總理候選人電視辯論,現場即時翻譯,邀請專家學者與會分享觀選心得。

    並於法國投票結束即時(台灣時間5月6日晚上8點)評析出口民調,準確預告投票結果;開票結束後(台灣時間5月7日凌晨2點),即時分析法國未來社會動向。

    活動期間將不定時與法國現場連線,越洋交換政策觀點,同時觀看法國現場節目,讓您同步感受法蘭西選情之夜!

    時間:2007年5月6日 晚間8點~5月7日凌晨2點30分
    地點:
  • 信鴿法國書店
  • (台北市松江路97巷9號1樓 02-25172616)

    活動流程:
    08:00-11:00 
    總統大選「出口民調」評析
    法國5月2日總理候選人電視辯論分析討論
    與法國相關學者連線討論

    11:00-01:00
    Q&A暨交流時間 、與法國相關學者連線討論

    01:00-02:30
    總統大選「開票結果」評析
    與法國相關學者連線討論

  • 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

  • 孟慶怡
    Tel:02-87894812 Fax:02-87894815
    E-mail: bubumeng@newtaiwanese.org.tw

    23 April, 2007

    Wishing You...To all my friends

    A wonderful birthday and joy all year through
    A world full of brand-new adventures for you...

    Wishing you...
    A heart that's happy,
    A spirit that's free,
    A soul that's inspired by the beauty you see...

    Dear,

    時間真的過的很快,似乎昨天我才在我書桌前寫給你24歲生日卡片,今天卻又要寫給你25歲的生日卡。這真的是一種奇妙的感覺。或許是因為科技太先進了吧,所以雖然相隔了半個地球,可是三不五時在網路上聊個一兩句,似遠乎近,有時會迷失在時空與記憶編織的網中......恩,好像扯太遠了......Sorry。不過倒真的經常把許多人、事、物發生,出現的時間搞錯。

    如果有人問我「長了一歲,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我會「回記憶力越來越差了」,那你呢?如果是妳,妳的答案是什麼?

    希望妳有如卡片上所說,有顆快樂的心,自由的心靈即被世上一切美好事物感動的靈魂。拋開以往牽絆住自己的不確定與猶豫,從25歲的第一天開始,大膽且放心的踏向迎面而來豐富且燦爛的人生。

    Wishing you a wonderful, well-lived and satisfied year!

    Happy Birthday

    Love J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