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兩個月前,我開始了兩個星期一次的鋼琴課。
沒有什麼事情發生,但那時候的日子盡是焦慮與沮喪,沒有心思處理生活中的大小事,參與出席任何活動也老是心不在焉,感受不到任何事情,像遊魂,每日在不同場合晃晃盪盪。
一日,在MSN上跟昔日管樂團朋友聊起天來,他說他下午有場小型演奏會,接著我們又胡亂聊了一通。我突然想,我手邊的樂器送人的送人、賣掉的賣掉,但鋼琴還在,找老師上鋼琴課或許還不錯。於是,我請朋友幫忙介紹他覺得還不錯的老師,約好了時間之後便開始了第一堂課。
小時候開始學琴的那個年代,師資良莠不齊(其實現在也還是),對音樂其實沒有什麼概念的媽媽找了個老師,便開始了鋼琴課。長大之後參加樂團,才逐漸的對音樂有多一些些的了解,對於鋼琴老師的選擇,心裡也有了些想法,很幸運的找到了一個好老師。
第一堂課,老師讓我試彈音階和幾首簡單的曲子,大致了解我彈法的「系統」,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鋼琴彈法的系統這件事,以前從未認真注意過,但這件事情很容易理解,在音樂的世界裡,常常可以聽說某某某師承於誰,不同的師承便會有不同的系統。老師解釋了我目前的狀況,優、缺點等,然後告訴我他受過的訓練,接下來教學的方向,為什麼他會要我做接下來的練習,練習的方式及重點。
由於我已經很久沒練琴了,手指頭的獨立性、肌耐力、指間韌帶和關節的強韌度都有待加強,於是一切從基本練習開始,要把手指頭上述部位練的既獨立又強壯。第一堂課的回家作業是訓練每根手指頭的獨立性和強健度,左右手分開練,用極慢的速度彈奏簡單的音符,務求讓每根手指頭能更加獨立又強健。
兩個禮拜過後,我的手指頭與之前大大的不同,無名指與小拇指的力道與獨立性大大的增加,手指頭的敏感度也提高許多。我們每天用雙手做許許多多的事情,但我們很少仔細去看看我們的手,體會每根手指頭的差異。彈琴時每根手指頭都很重要,每根手指頭都要照顧到。
第二堂課除了基本練習外,開始旋律簡單並且是圓滑奏(legato)曲子的練習以及跳音(staccato)彈奏的練習。練習過程中,往往會透過不同的練習曲,發現左右手不同手指需要調整的弱點。在老師的解說之下,細細去看著、感覺自己每一根手指的運動,練習把他們調整到比較好的狀態。在這過程中,要專注於手指的運動狀態之外,也要把耳朵打開,聽自己彈出的每一個音符,是否有達到練習的要求。
第三堂課,老師試著讓我開始圓滑奏曲目以及混合著斷奏的曲目的雙手合奏練習,並且調整幾個新跑出來的問題。第四堂課驗收練習成果時,發現了比之前更多的問題。原來,我的手還沒有準備好,單手彈的時候沒有問題,一合雙手,基礎練習該注意到的部份就跑掉了,問題比較大的部份在於跳音的彈法。於是,我又必須專注地回到跳音單手的基本練習。練著練著,某一刻我突然體會到所謂的施力時「手腕放鬆」是什麼意思,以及那種情況下彈出的音色。我也才了解到,何以鋼琴家們的手看起來是那麼的柔軟、靈巧,看似毫不費力、優雅地便準確彈奏出波瀾壯闊氣勢的聲響。
開始上課至今不過短短兩個月,每日每日看似無聊的基礎練習卻讓我重拾感受力,靜下心來重新檢視生活的步調,思考前些日子裡困擾著自己,使得焦慮沮喪不斷的原因,以及該如何慢慢調整。從基礎練習過程中遇到的挫折與問題來看,在某些時候「慢慢來」是必須的,這「慢」含有英文所謂Take It Easy的味道在裡面。在不是急功近利,不是逼迫性的在短時間內要求表現的情況下,才能穩穩的將基礎打好,在過程中一步步思考,讓每一個階段的學習都能為繼續往前走提供支撐的力量。慢,無法帶來及時的滿足與成就感,但可以讓你回頭清楚看見來時的每一個步伐,無論成功或失敗,都能有所累積。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