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於本雅明(W. Benjamin)的「機械複製」概念,阿帕杜萊(註1)提出「想像複製」的概念,也類似於安德森(B. Anderson)的「想像共同體」概念,阿帕杜萊提出了「想像的消費體」概念(儘管他本人並沒有使用這些稱謂)。在今日全球時代,特別是「全球媒體消費」時代,想像已從個人天馬行空、閉目冥思式的抽象審美活動,從個人式轉移挫折與壓抑的策略,進入了一種從欲望開發、象徵生產、消費購買並藉以提高社會身份和建構自我認同的社會體制。換言之,全球化是一個「後馬克思∕消費拜物教」的社會。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阿榮.阿帕杜萊.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阿榮.阿帕杜萊. Show all posts
18 September, 2007
【轉載】並不全球的全球化!─ 阿榮.阿帕杜萊的「全球景觀論」(下)
文/宋國誠(文化評論家)
類似於本雅明(W. Benjamin)的「機械複製」概念,阿帕杜萊(註1)提出「想像複製」的概念,也類似於安德森(B. Anderson)的「想像共同體」概念,阿帕杜萊提出了「想像的消費體」概念(儘管他本人並沒有使用這些稱謂)。在今日全球時代,特別是「全球媒體消費」時代,想像已從個人天馬行空、閉目冥思式的抽象審美活動,從個人式轉移挫折與壓抑的策略,進入了一種從欲望開發、象徵生產、消費購買並藉以提高社會身份和建構自我認同的社會體制。換言之,全球化是一個「後馬克思∕消費拜物教」的社會。
繼續閱讀
類似於本雅明(W. Benjamin)的「機械複製」概念,阿帕杜萊(註1)提出「想像複製」的概念,也類似於安德森(B. Anderson)的「想像共同體」概念,阿帕杜萊提出了「想像的消費體」概念(儘管他本人並沒有使用這些稱謂)。在今日全球時代,特別是「全球媒體消費」時代,想像已從個人天馬行空、閉目冥思式的抽象審美活動,從個人式轉移挫折與壓抑的策略,進入了一種從欲望開發、象徵生產、消費購買並藉以提高社會身份和建構自我認同的社會體制。換言之,全球化是一個「後馬克思∕消費拜物教」的社會。
【轉載】並不全球的全球化!─ 阿榮.阿帕杜萊的「全球景觀論」(上)
文/宋國誠(文化評論家)
阿榮.阿帕杜萊(Arjun Appadurai, 1949- ) 理論的魅力在於他建立了一種「想像的稜鏡」(imagined prism),來觀察這個被稱為「全球化」世界的演變過程,這是一種由多重碎裂的鏡片聚集在一個凹凸不平的錐體鏡座上,通過想像與建構,所形成的發散性、折射型的認知圖示,我把這種方法稱為「改良式的後現代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繼續閱讀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