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永遠奔流不息,
乍看—卻像凝然不動。
一望無際的河水傾瀉奔流,
是如此雄渾,又如此安詳;
可是只要稍稍激怒,
洶湧的水流便池沫飛濺,
帶著雄獅般的怒吼,
掀起驚濤巨浪。
像甜蜜的希望,
她的玉液瓊漿對我們無比珍貴。
神聖、浩瀚的尼羅河啊,
是我們永恆的母親!
—節錄艾哈邁德.邵基 《尼羅河》(註)
走向現代化的埃及
滔滔的尼羅河水孕育了人類古老的文明,尼羅河畔的開羅(Cairo),照亮了尼羅河流域,也見證了漫長的殖民統治。佔據非洲東北角一大片土地的埃及(Egypt),從亞歷山大大帝、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土耳其奧圖曼帝國、法國,到英國等,共經歷二千二百年之久的殖民統治,其中阿拉伯帝國的影響至為深遠。現在的埃及通行阿拉伯語(Arabic),信奉伊斯蘭教(Islam),是中東世界第三大軍事大國,美國給予的援助,在中東僅次於以色列。
開羅有兩個世界,在新城區,代表的是封建貴族階層。位於開羅市中心解放廣場(Midan Tahir)附近的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AUC),是西方思想在阿拉伯地區的重要據點,這所大學已經成為現代開羅的精神指標,就讀的學生非富即貴,是培育埃及菁英的搖籃。相對於新城區的,是舊城區,這裡的居民背景複雜,從充滿革命熱情的知識分子,到墨守伊斯蘭傳統的草根家庭都有。
目前埃及政府積極推動傾向西方的世俗政策,扮演美國的忠實盟友,並且和以色列建立起外交關係,但是這些都僅限於外交關係。反觀埃及國內,社會存在著難以馴服的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傳統勢力。事實上,911事件後,美國查出其中一名劫機者穆罕默德.阿塔(Mohammed Atta)即畢業於埃及開羅大學,而賓拉登的左右手薩瓦里(Ayman Al Zawahiri)也是埃及人。埃及在阿拉伯世界是老大哥,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發揮帶頭作用。巴勒斯坦激進伊斯蘭運動組織「哈瑪斯」(Hamas)大部分領導人都在開羅接受教育,包括有在2004年遭暗殺的精神領袖亞辛(Sheikh Ahmed Yassin),政治領袖蘭提斯(Abdel Aziz Rantisi),以及接任最高領導人的札哈爾(Mamoud Sahr)。埃及政教分離,在西化、世俗化的表面下,伊斯蘭仍是埃及社會的夜航燈。
註1:艾哈邁德.邵基(Ahmad Shawq,1868-1932),埃及當代著名詩人,阿拉伯詩歌復興運動中堅份子之一,被喻為詩聖、詩王。
註2:本文整理自張翠容《中東現場》,馬可孛羅文化出版,2006。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